時間:2018-04-26 17:12:20 來源:當游網 作者:當游網 編輯:xuruibin 字體大小:
Valve,一家位于美國西雅圖的游戲開發公司,代表作包括《半條命》、《反恐精英》、《傳送門》、《求生之路》、《DOTA2》等知名游戲。但由于Steam平臺太過成功,讓V社嘗到了“躺著也能賺錢”的滋味,相比較游戲開發過程艱苦、風險大,遠不如好好運營Steam平臺來得輕松,于是V社這幾年,一直在吃steam的老本,沒有開發新游戲,形成了“好吃懶做”的現象。
為什么玩家對Valve不再開發游戲而感到怨恨?回顧他們的發展史就可以理解。1998年V社發行的《半條命(Half Life)》轟動了游戲界,在HL之前,所有FPS游戲的側重點都是單純的射擊,但《半條命》卻是第一款擁有豐富深度劇情的FPS游戲,它將豐富刺激的動作射擊元素,完美融入到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中,在上個世紀就給了玩家們這樣一場視聽盛宴。
《半條命》的成功還不局限于自身,還影響到了后續的游戲作品。因為它優秀的MOD擴展性,使得后來的一代經典《反恐精英》成功誕生。是的,CS一開始只是《半條命》的一個MOD而已,但是后續的風頭甚至超過了半條命。創始人杰斯·克利夫和“鵝人”李明也借此入職了Valve,所以現在我們才能看到,一系列擁有獨立客戶端的優秀CS作品。
2002年,Steam平臺隨著CS1.4 Beta版本一同面世,直到現在Steam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PC游戲平臺。但仔細想想,這都是由《半條命》引發的一套連鎖反應。
更有趣的是,V社自家的游戲引擎Source在研發時就借鑒了《半條命》1代采用的Quake引擎,從而有了更讓世人驚艷的《半條命2》。之后V社的射擊游戲《求生之路》、《傳送門》、《軍團要塞2》,也都是采用Source引擎,這些游戲雖然游戲玩法截然不同,但在射擊手感和界面UI上,總能找到半條命的影子。
幫助V社起家的半條命,促使steam誕生的也是半條命,影響了后續V社游戲的,還是半條命。所以說,網友們老吹“半條命是萬物起源”,并不是沒有道理的。
當然,V社后續推出的游戲質量一點都不含糊。拿《傳送門(Portal)》系列為例,我從沒想過會有一款FPS射擊游戲,沒有任何殺人的元素,游戲過程通過傳送槍,在墻壁上制造傳送門,在藍門與橙門之間互相傳送,來解開一道道有趣的益智謎題。
《傳送門》還涉及到了一系列物理學概念,堪稱是玩家心目中的浪漫科幻神作,在2011年《傳送門2》發售時,引發了北美大規模的學生請假狂潮,只為拋棄學習的煩惱,好好玩上一整天的傳送門。
直到今天,外國游戲IGN在羅列史上最佳游戲TOP100名單時,前10名我們總是可以看到《傳送門》、《半條命》的身影。“V社出品,必屬精品”,但V社有個老毛病,那就是老總G胖不會數3。盤點一下Valve的游戲:《半條命2》、《傳送門2》、《軍團要塞2》、《求生之路2》、《CS:GO》、《DOTA2》,全都沒有第三代。
G胖不數3,這個梗被玩家玩了好幾年,《半條命3》也被納入了游戲界的有生之年。如果光是半條命不出新作,也就算了,但《CS:GO》、《DOTA2》與Steam平臺的成功,讓躺著賺錢的V社徹底退出了游戲開發行列。那段期間玩家間也流傳一個很著名的梗:V社總共只有6個人,一個負責更新steam平臺,一個負責更新CSGO,兩個負責更新DOTA2,一個在網上到處散布半條命3的謠言,還剩一個G胖,躺在那里收錢。
有游戲制作能力,但因為賺夠了錢,就退出游戲開發行列。這就是V社被玩家們怨恨的原因,在今年二月份,G胖兒子Grey Newell(不在V社工作,游戲《Fury》開發者)也在網上公然表示,V社這是在不思進取。
確實,V社的象征LOGO是一個“閥門裝后腦勺”的男人,寓意放眼未來,自由想象(Open your mind,Open your eyes),但V社卻停止了游戲上的創新,讓人失望不已。我們想看到的不是像steam控制器、串流器這樣的硬件,而是一款貨真價實的V社出品游戲。
讓人感動的是,Valve終于想明白了,在不久前他們正式宣布將重返游戲開發界,去年公布的DOTA2卡牌游戲《Artifact》將是V社復出后的第一波游戲之一。首發將收錄超過280張卡牌,包括44個英雄,預計2018年末在Steam上發布。
此外,4月22日,V社還收購了著名游戲《看火人》的開發商Campo Santo,這讓他們重返游戲界的決心顯得更加堅定。
至于《求生之路3》、《半條命3》、《傳送門3》、《軍團要塞3》這些讓玩家望眼欲穿的作品,請記住:對于V社而言,數3是不可能數3的。
0